登录/注册
分享到

面对反补贴调查,中国电动汽车如何做好欧盟市场?

2023-09-1913624浏览

正当国人还沉浸在中国车企在慕尼黑车展上风光无限的时候,欧盟回头就准备对中国祭出贸易战的武器。 

当地时间9月13日上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作一年一度“盟情咨文”演讲时突然宣布,欧盟将对中国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按照冯德莱恩的说法,中国电动车的性价比优势都是因为中国政府给出了巨额补贴。而大举进军欧洲的中国品牌电动车,已经“扭曲”了欧洲市场。

WechatIMG1921.jpeg

欧盟内部的两种声音

中国电动车无论是在产品力还是在性价比上都有不小的领先优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在欧盟内部,在对待中国电动车的态度上一直存在两种声音:

以大众、奔驰和宝马为代表的德国车企,是比较欢迎中国车企的竞争。从表面上来看,竞争的确可以存进这些车企在产品力上的持续迭代升级,以强化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但是从深层次来看,这些德国车企在中国,即便在当下,依然拥有非常大的利益。一旦欧盟利用贸易战的壁垒将中国车企阻挡在外,它们担心可能招致中国的反制,进而伤害到自己的利益。所以德国政府宁可在慕尼黑车展上撒出1100亿欧元的补贴,来鼓励德国车企在家门口和中国电动车企业来竞争,也不愿主动提起贸易调查。

而以Stellantis和雷诺为代表的法系车企,则是鼓吹欧盟限制中国电动车出口的代表车企。这些企业自身在电动车转型上速度较慢,其目前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车,相比于国内智能电动车厂存在产品力上的代差;而与此同时,这些车企在中国市场上表现较差,被边缘化的态势非常严重。拥有众多品牌的Stellantis如今仅剩东风神龙苦苦支撑,早一些菲亚特、吉普和更早的克莱斯勒品牌都已经退出中国市场。至于雷诺,在相继退出了东风雷诺和沈阳金杯之后,其在国内市场的存在感也非常低。所以,它们必然要力保自己在欧洲主场的利益,至于中国对它们的反制,并不会伤及这些车企的根本。

中国车企如何应对?

无论是从欧盟做出的2035年全面禁止内燃机这样的政策,还是从欧盟比较强的购买力,亦或是欧盟居民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都注定了欧盟是中国车企出海的首选目标市场。

如果欧盟后期针对中国车企祭出了相关的关税武器之后,中国车企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应对。通过行业协会或者国家有关部门,和欧盟相关机构进行积极对话。如果对话不成,就需要考虑在WTO世贸组织的架构内提起仲裁/诉讼。但是这种诉讼必然旷日持久,没有三五年时间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即使后期我们打赢了官司,恐怕也丧失了最好的抢占欧洲市场的战略机遇期。

其实化解贸易战,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大在欧盟的投资,通过在当地设立工厂,为当地带来更高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将潜在的贸易争端扼杀在摇篮中。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日系车凭借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和更加可靠的质量,在美国市场风靡一时。一时间,美国国内呼吁抵制日系车的呼声也很高。以丰田、本田为首的日系车企也是通过在美国设立工厂,使得后来的制裁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而如今的日系车企,通过在美国当地深耕几十年,已经形成了非常强的影响力。即便丰田之前经历“踏板门”,依然通过强大游说集团以及为美国当地创造的巨大利益而全身而退。目前在欧洲销量较大的比亚迪和上汽MG正在考虑在欧洲当地建厂,而欧盟的贸易调查,可能也会让这两个品牌在欧洲当地建厂提速。

而除了建厂之外,国内车企还可以考虑通过其他方式来出海。中国车企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产品力有目共睹,之前大众已经官宣了和小鹏和智己的合作;而Stellantis也传出有望引入零跑的技术。更早一些,沃尔沃和丰田分别得到了吉利和比亚迪的技术输出。未来,国内车企可以通过技术输出的形式来进军欧洲市场。无论是授权欧洲本土车企生产,还是成立合资公司,都是可以考虑的合作方式。而这种模式进入欧洲,遇到的阻力会更小一些。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概率不会被波及

对于欧盟的车企来说,即便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提升中国电动车在欧盟的销售门槛,但是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欧盟大概率不会出台什么反制措施。之前就有消息称,当前特斯拉正在加速推进墨西哥超级工厂的建设。而与此同时,特斯拉希望为其上海超级工厂配套的零部件企业能够一同前往墨西哥。由此可见,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方面的优势短期内不可取代。

以动力电池为例,中国和韩国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生产国家。其中,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中国拥有非常巨大的领先优势。以特斯拉在欧洲的柏林工厂为例,最近刚刚完成了从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到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切换。之前曾经将宁德时代拒之于门外的美国,最近还是放行了国轩高科以及亿纬锂能两个中国电池品牌在美国的建厂申请,由此可见中国电池企业的优势短期内不可撼动。至于欧洲,除了一个还没有成气候的Northvolt,都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电池企业。

对于欧盟的车企来说,欧盟的电动车市场非常重要,但是全球的电动车市场更加重要。如果将更具性价比优势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阻挡在国门外,那无疑也会影响欧盟自己电动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当下,全球经济都处在一个低谷。眼看中国电动车即将大举进入欧盟市场,欧盟发起贸易调查即在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我们不能怨天尤人,相反却应该积极应对。以中国现有的经济体量,和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欧盟不会贸然对中国出口电动车祭出关税武器。但是中国车企也需要尽快调整思路,考虑到汽车的较高价值,很容易引发进口方的关税壁垒。实现在欧洲当地的布局,有效对冲贸易战的风险,是每一家立志在欧盟市场有所作为的中国车企都需要思考的战略问题。


你所在的频道资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