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分享到

三年内资金链断裂两次 云度汽车到底输在哪? 林密三大失误

2022-04-229831浏览

近日,云度汽车相关“停产”、“资金链断裂”、“大股东退出”的新闻再次被媒体关注。上次还是发生在2019年,经过一轮股东更换和重新注资之后,这个曾是最快拿到“生产资质”的新造车企业在2020年8月重启时,发出了“2025年跻身国内纯电汽车品牌前三强”的豪言壮语。

尽管国人不会去计较上述豪言壮语是在“鼓舞士气”还是“自欺其人”,但在新股东重新注资之后的2年不到时间内,再次出现资金链断裂情况时,一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就出现了,云度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它所面临的问题,是否也是众多中国造车新势力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问题?

产品不对路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汽车产业专家对出行财经表示:新造车企业产品开发的谨慎态度决定企业发展的命运,云度汽车的问题就是因为其“产品不对路”,没有赢得市场机会。

根据介绍,以特斯拉、小鹏等为首的新造车企业之所以能够被市场快速认可,在于其产品是正向研发,即在开发论证初期,是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产品。

在2020年重启时,云度全新管理层就直接喊出2021年新产品肯定会亮相,这也证明云度对待新产品的态度并没有持有严肃谨慎的“正向研发”态度,还是因循守旧的采用“逆向研发”,不然怎么可能会在一年时间里就开发出新产品呢?

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早期,特别是2010年之前,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发展的确大都采用“逆向研发”的思路,迅速学习和模仿成熟的外资车企的成熟产品设计和技术,并获得了快速的成长。

但过去的经验是建立在中国汽车供不应求的燃油车时代,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并不成熟,而外资产品的技术相对成熟。而当下,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已经成熟,市场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产品众多;其次,与相对成熟的燃油车技术而言,电动车技术还处在发展中,如果企业的产品研发不是正向研发,还走过去的老路借鉴别人的产品,一个误判就很容易就让资金链脆弱的新造车企业进入歧途。

因此,上述专家希望中国的新造车企业,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产品,从云度的发展中吸取教训,减少误判。

云度的前世今生

2015年12月,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汽集团”,福建国资委全资持有)、莆田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莆田国投”,莆田市国资委全资持有)、刘心文、海源复材(为福建上市公司)按照39%、34.44%、15.56%、11%的投资比例成立了云度汽车,新公司的注册资本为9亿元人民币。

彼时,国内正值造车新势力风起云涌之际。云度更是凭借股东国资背景、高管技术出身,让云度新能源在成立初期就迅速发展——两年拿到生产资质,三年投产两款车型,2018年更是以近万辆的产销规模傲视群雄。短暂辉煌之后,云度新能源发展势头急转直下。进入2019年,云度新能源月销水平降至三位数,高管离职不断、资金链断裂、停产传闻不时传出。

2020年5月,云度汽车迎来重组,四大股东发生变化,先是福汽集团退股,其持股由莆田国投,以及新的资金方福建龙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福建龙头基金”)承接;其次是,董事、CEO刘心文以身体不适退出,由珠海宇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承接,并且股东进行了新一轮的注资,大体在7亿元人民币。

从天眼查获悉,福建龙头基金背后为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而珠海宇诚由林密直接持股49%,由深圳市前海淏天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深圳淏天”)持股51%,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林密,而深圳淏天由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旺达”)实控人王威、王明旺全资持股。

林密的三大失误

2020年5月,林密出任云度CEO,并邀请前乐视汽车副总裁傅振兴加盟担任CTO,詹文章博士加盟任高级副总裁。在同年8月举行的重启大会上,林密高调的对外宣称,新云度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从体制重构、团队建设、创新布局到制造体系的优化”。即:云度新能源构建了新营销团队、研发团队;并在上海设立了前沿技术研发及创意设计中心,在深圳成立了营销和智能网联中心。

此时,林密对云度汽车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重组后的云度汽车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条件,有信心到2025年实现保底30万辆的销量目标,实现跻身国内纯电汽车品牌前三强的目标。

回过头去发现,此时的林密只看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但对云度汽车的期待过高,用网络上的段子表述就是,站在地球上想摘下天上星星,只能说是心太大,但胳膊太短。

首先,林密对云度汽车当时的发展状况太过乐观。根据他对媒体的表达,云度汽车要在2025年实现30万销量,并不是在根据公司在2019年不足5000辆的基础上,还是以2018年的近1万辆(官方:9300辆,上险数量:6101辆)为基础,当然能在2018年有这样的成绩,意味着云度当时的确处在中国新造车企业前列。

但从云度π3在C-NCAP碰撞测试中得到少有的两星低分之后,云度的车辆安全性就遭广泛质疑,而且在企业出现拖欠供应商、员工工资、资金链断裂、股东没有新注资的时候,云度的产品研发就被中断,而林密却准备在5年时间内连续推出A00级、A0级、A级、A+级的两厢车、三厢车、SUV、跨界车及物流车型的多款产品,可见林密当时的产品规划根本就没有结合公司的实际发展进行布局。

其次,林密看到了10万~15万元级别电动车市场的发展潜力,但却忽视了规模效应对产业的影响,2020年中国市场上10~15万元级电动车市场尚未形成,但在2021年中国市场上出现了诸如秦PLUS、元PLUS、驱逐舰05、哪吒V、零跑T03等产品,秦PLUS纯电版在2021年第四季度甚至出现了月销过万的局面;反观云度云度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论是在车型尺寸、续航里程,智能化程度,还是在做工、品质感和品牌上,都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同时,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也超出了林密的预估,根据林密估计,到2025年中国纯电动汽车的规模是300万辆,但实际上,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到2021年中国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就达到了291万辆,电动汽车规模化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已经让更多中国消费者愿意接受电动汽车。

第三,对于重组后的云度,林密并没有做到高效管理,这从公司业务分布就能看出,公司总部和工厂在福建、但产品研发和设计在上海、而营销和智能网联中心却放到了深圳。

的确对于家在深圳的林密而言,这样的布局方便他对公司的管理。但对于创业中的云度而言,这样的布局,不仅增加了办公费用,而且让管理团队过于分散,失去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考,在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不利于创建企业文化。

因此,在林密对市场判断失误、团队效率不高、产品开发又忽视市场需求的时候,云度的再次资金链出现问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你所在的频道资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