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分享到

解读特斯拉半年报|中国售价更低利润为何更高?供应商为何满足特斯拉降价需求?

2020-07-304507浏览

本文由腾讯新闻与出行财经联合出品,首发腾讯新闻,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近日,特斯拉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的文件显示,特斯拉今年Q2总营收为60.36亿美元,同比下降5%;净利润为1.04亿美元。

1.jpg

具体数据来看,特斯拉上半年营收120.2亿美元,净利润为1.2亿美元。Q1营收59.85亿美元,同比上涨了32%;净利润为1600万美元。Q2受新冠肺炎影响,营收同比下降5%,净利润为1.04亿美元。其中在中国的营收为14亿美元,占比23.19%,同比增长102.9%。在美国的营收为30.9亿美元,同比下降11.2%,中国、美国以外的其他市场营收为15.46亿美元,同比下降29.08%。

需要指出的是,与Q1相比,虽然Q2的总营收是同比下降的,但是净利润却远远大于Q1。乘联会数据显示,特斯拉Q1国内总销量达18586台,占全球总销量21%,Q2在中国交付了3.1万台车辆,占据其全球销量的三成。由于其中唯一的正向(营收大增、销量增长)变量是中国,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断造成净利润上升的最大因素也是中国。

而Q2特斯拉三成的销量仅贡献了二成多的营收,但却成了特斯拉该季利润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一方面说明,中国消费者在该季主要消费了售价较低的国产Model 3;另一方面,也是国产Model 3的不断降价获得了很高的利润空间。

2.jpg

搭上中国市场规模化的东风

中国连续11年蝉联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国,在新能源领域也连续四年成为全球产销量第一大国,规模的巨大化使特斯拉即使售价降低也能保持更高的利润。

数据显示, 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而作为特斯拉第一故乡的美国2019年度汽车销量为1710万辆,体量上跟中国市场相比有明显差距。

汽车毕竟是一个规模优势突出的产业,得益于中国汽车市场的体量,我们的零部件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同样具备了规模优势,中国不仅是各大跨国零部件企业巨大的生产基地,同样还孕育了一批竞争力突出的本土零部件企业,不论是汽车钢板、玻璃、橡胶轮胎,还是在汽车电子领域,中国的配套企业都能提供质优价更廉的产品。

同样,得益于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培养,中国也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在电池、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机、真空泵总成、变速操纵机构总成、制动器、驱动轴、电池冷却管路、电机水泵等领域也开始形成规模化生产,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

所以,特斯拉在中国能够维持低价,并保持更高的利润,更多来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础好的红利。这也不难解释,特斯拉为何着急加快国产化的进场:今年1月,马斯克在Model 3的上市发布会上表示,特斯拉目前国产化的比率在40%,每个月提升5%-10%,年底可以达到80% 。

3.jpg

当然,特斯拉也明白,要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好的发展,与消费者共享规模化所带来的红利能够推动它更好的发展。所以,特斯拉Model 3在进一步降价的预期下,它的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届时他享受到的就不只是中国市场的红利,还有他自己规模化的红利。而这也能回答我们的下一个问题。

特斯拉的供应商为什么配合降价

此前也有媒体认为,特斯拉一直在给供应商施压,要求其降低成本,在自身实现快速盈利的同时,却造成了其供应商盈利能力的下降,并以为特斯拉供应铝合金车身结构件等器件的文灿股份和供应传动系统、悬挂系统、电池系统等核心系统零部件的旭升股份为例,进行论证自身观点:文灿股份2017年至2019年的净利分别为1.55亿元、1.25亿元和7103万元。旭升股份2017 年至 2019 年,对特斯拉的销售收入依次为4.13 亿元、6.69 亿元、5.89 亿元,而且毛利率也在下降。

4.jpg

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给特斯拉供货呢?按照商业发展的逻辑,没有企业愿意做赔本的买卖,上述企业净利润下滑或毛利率下降,只能说其前期享受到了高毛利,而现在在规模提升之后没有出现利润上涨,要么它没有核心技术,要么没有很好地转化。

所以现状就是,它们一方面在抱怨毛利大幅下降,一方面又在抱紧特斯拉的大腿。正如围绕在上海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超级工厂二期项目的周围和马路对面都在进行着产业园区,目前已有多家特斯拉供应商宣布签约入驻临港产业园区,紧邻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因为他们很明白,只要特斯拉供应商的名牌不被撕下,他们的股价就在特斯拉的概念股下,被投资者追着给钱;只要他们进入了特斯拉的供应商名单,他们再去想进入其他新能源车企的供应商名单就如探囊取物;这就是名牌效应。

另一方面,随着特斯拉的国产化,它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Model Y的即将国产,又令他们看到了赚钱的新希望。毕竟马斯克可是说过:Model Y可能是特斯拉迄今历史上最畅销的车型。


你所在的频道资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