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分享到

写在“针刺”风波之后: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必然碰撞

余笑言2020-06-115725浏览

实际上,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碰撞是必然的,“针刺测试”只是一个契机。

一场“针刺测试”,让身处动力电池战场上的宁德时代与比亚迪正面交锋,交锋的背后则是动力电池行业内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之争,究其本质,却反映出动力电池领域残酷的市场竞争。太惨了.jpg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拿这个进行炒作或者再争论我觉得没有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有最新的东西已经把这个取消了,并不是一个必做的东西”。

作为国家电动车标委会顾问和前副主任,陈全世参与了中国电动车全部标准的制定,他曾经也质疑提出要做电池穿刺试验的车企“做此实验的目的”,当时对方车企给出的答案是“用于电池回收时”,便于用铲子去集中处理废旧电池。

 现在比亚迪跟宁德时代将穿刺试验放到了电池的使用进程中,这也是陈全世认为“争论没有太大意义”的地方。此外,陈全世海认为做电池的穿刺试验本身就面临很多难度:1)为了保证电池组的安全,现在车企和电池企业的惯用方法就是将电池包的壳体做的很结实;2)拿这个针打进电池的时候里面马上就有化学反应,或者马上起高温,最后穿刺试验的201所说必须外围是镀钨的,钨可以高3900度,其他的金属还没有钻到里面去,里面有化学反应,又有高温,它自己就软化钻不动了,就穿不过去了,做实验也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上述两个问题,陈全世认为不论网上怎么说这件事情,实际上还是一种商业炒作。真正要说的话就要看国家的标准。目前,关于电池是否要做穿刺试验,这个已经不是必选的标准了,如果要必选的话,陈全世认为,“现在(不仅是)宁德时代,比亚迪自己做的三元锂电池估计也过不去,但这是我估计的”,此外,陈全世还对媒体表示,当前真正做试验还是要以201所和18所做的试验为准,而最近这两个所得这个项目已经暂停了。


刀片电池:比亚迪反攻的号角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市值最高的公司,宁德时代(300750.SZ)如今的市值超过3300亿元,几乎相当于两个比亚迪(002594.SZ)。比亚迪A股上市于2011年6月,至今股价涨幅为151%(前复权),最高涨幅为254%。而宁德时代于2018年6月在创业板上市,至今股价涨幅为385%,最高涨幅为466%。

但在2016年以前,比亚迪一直稳居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冠军。从2017年开始,宁德时代反超并逐渐拉开与比亚迪之间的差距。

从国内动力电池领域的头把交椅陡然跌落之后,比亚迪深知市场竞争的残酷。此刻,它需要一个机会,来为自己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而刀片电池,便是比亚迪发起反攻的号角。

比亚迪与宁德时代“针刺测试”的风波可以追溯到2020年3月29日。

3月29日,在比亚迪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习惯于坐镇后方的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带着“刀片电池”走上舞台中央,进行了一场“针刺测试”:在测试中,三元锂电池受针刺后燃烧爆炸,而刀片电池属于磷酸铁锂电池,被针刺后肉眼几乎看不出变化。

刀片电池.jpg

这场“针刺测试”让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之争再次升级。对比目前电动车常用的两种主流电池,磷酸铁锂材料本身具有放热启动温度高、放热慢、产热少、材料在分解过程中不释放氧气不易起火四大优势,但其比能偏低;而三元锂电池热由于材料活性较大,稳定性较差、容易起火失控。相比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较差,但比能更高。
在发布会上,王传福豪言,“‘刀片电池’体现了比亚迪彻底终结新能源汽车安全痛点的决心,更有能力将引领全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重回正道,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

5月11日,两者的矛盾被正式激化。宁德时代掌门人曾毓群在年度业绩说明会表示:“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但有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安全”,并表示宁德时代的安全措施主要集中在碰撞、充电、浸水以及电池设计制造等方面。

当晚,比亚迪汽车销售副总经理李云飞发微博回应道:“不服?那也来扎一下吧!针刺是难度最大的,堪比登珠峰!”
5月22日和5月23日,宁德时代官方微博果真连续放出了两段“针刺测试”的短视频。其中一次钢针崩断,电池包未被刺穿;另一次,两块三元锂电池均通过了针刺试验,不冒烟不起火。
对第一次测试,比亚迪技术人员表示,“实验要求就是刺穿,如果没有刺穿电池包,只能说明实验失败。”
至于第二次,有好事网友使用了宁德时代同款电池进行“野生”自测针刺,却显示起火,这加剧了大众对宁德时代的质疑。
5月25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关于动力电池标准的一些认知》,称电池安全的国际认知已从单体安全转向系统安全,“从技术上说,电池包层面有更优化的安全解决方案,单体电池针刺测试的实际需求已不复存在。”
6月3日,比亚迪技术人员对此言论回应说,没有单体安全,就没有所谓的系统安全。

两者争论的背后是不同技术细分下的对垒,但其根源却是行业竞争残酷性的体现。宁德时代在三元锂电池上一家独大,比亚迪加码刀片电池不仅仅是追求电芯主体的安全性,也包含着对行业的反思。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中,王传福表示:“正是对电池能量密度不切实际的追求,彻底带偏了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路线,并且让新能源乘用车的安全口碑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刀片电池,是在技术纠偏。”

产品当道,争论方休

安全与续航,是动力电池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两个问题。

在二十年间的发展过程中,续航已不再是扼住新能源汽车命运咽喉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已有续航达到700公里的产品,500公里的续航已经是标配。

在此背景下,安全问题成为新能源汽车之上难以抹去的阴云。

尽管前几年受到补贴退坡、燃油车国五切换国六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所下滑,但是2013-2019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仍然达到102%左右。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20万辆,占全球比重的55%。相关数据显示,预计2019-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复合增长率约为34%,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700万辆。

此外,在政策层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行业前景十分明朗。

要使行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解决安全问题仍是重中之重。

别气我了.jpg

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一是本体安全,即电芯安全;二是系统安全,即电池包安全;三是产品安全,即整车安全。

对于消费者而言,安全体现在最终的产品之上,这对车企在整车上的集成技术有较高的需求。而比亚迪的“针刺测试”则是针对电芯的主体安全进行研究,它的确是对电池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并不代表着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包就是不安全的。在国标的要求下,电池包可以通过系统层面的设计,将电芯的不安全所带来的危害,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针刺测试”风波背后显示的是动力电池行业在激烈竞争中产生的焦虑。一方面是比亚迪对于打破三元锂电池在行业内的霸主地位的急切,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宁德时代在急速发展中出现的不安全感。

实际上,无论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三元锂电池,都各有优劣。前者材料安全性高,但比能偏低,后者比能高,但安全性较差。如何选择,应当取决于整车企业的产品设计而非电池技术本身的优与劣,更何况,这两种技术的优劣又是这样的难以定论。

《出行财经》认为,只有产品当道,方可休止争论。

正如王传福所说,行业对电池能量高密度的过分追求,一定程度上带偏了行业的发展方向,限制了行业的多线程发展,导致目前市场上的产品较为单一。

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在两会中也提到,电动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对于高里程过度追求导致了一定程度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并提出了鼓励小型电动车发展的建议。这与王传福的观点不谋而合。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可能会在小型电动车上大放光彩。

技术是理论实践的产物,而产品又是技术的合集。上述两种技术的优劣可能难以评价,但市场的反映则能直接表现出技术的成与败。“针刺事件”的背后,是比亚迪与宁德时代不可避免的对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之中,同台竞技是对对手最高的赞美。我们希望这样的争论能更多,并以此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你所在的频道资讯财经